摘要:教师是个伟大的职业,是人类智慧的导航人。 而作为特教老师,他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在特教这条道路上,虽然有汗水、有心酸、有感动、有爱、有收获……但他们仍然默默地为每一个特需儿童辛勤地付出,用爱来温暖他们的世界。
2017年农历2月28号,这一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加入中美星星桥袁老师的“战队”。
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我在给孩子洗衣服的间隙,刷了一下招聘信息,一条招聘特教老师的信息一下就吸引了我,于是迅速把提前准备好的简历投递过去,投了简历之后又不放心,直接找到信息里袁老师的电话,打通之后,简单地了解后,发现我符合应聘条件(最重要的是这份职业正是我心里一直无法实现的梦),机构又离我家很近,于是,直接把孩子抱起送到了奶奶家。到机构后,我见到了袁老师,简单了解之后,袁老师让我下午过来试试。
这个简单,简单到这样:
袁老师:“对工作有什么要求?”
我:“有双休,有成长的空间”
袁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上班?”
我:“随时”。
袁老师:“下午可以吗?”
我:“可以”。
就这样,我激动地告诉家人下午要去上班了,家人问了一堆问题,后来对家人说:“不试试怎么能知道是什么情况呢。”记得我当时回答最清楚地问题就是关于工资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地:“相比工资,我更关注的是我能得到什么样的成长,我相信只要有成长空间,工资不是问题的。”后来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然而,这云还没拨开,似乎又给遮住了。在我们考核之后,机构开始有孩子来上课了。因为是头一批(3个)孩子,要把之前所有学习中积累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操当中,面对灵活多变地实操状态,我表现出淡定冷静的状态,其实内心很紧张。不过还好,从孩子适应期、到评估、再到出IEP计划,由袁老师、贺老师亲自抓,一点一点地引导我们需要做什么、注意什么、很细心、很耐心。每天下课后,家长和孩子离开机构,我就坐到教具区,一坐几个小时,一遍又一遍地解读孩子的IEP,一遍又一遍地翻腾各种教具,一遍又一遍地写第二天的课程设计,觉得差不多了就跑去找袁老师过课,解答当天教学中出现地疑问。
原本在我孩子身上实验的理论就这么轻松用了,但是用到ASD孩子身上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障碍,当我带着这些疑问请教袁老师时,他并没有直接解答,而是系统地给我讲解NT孩子与ASD孩子的区别,讲解LSP十个学习组件与NT的关系,讲解我们的ASD孩子为什么要按照这十个组件来练。其实,每一次向我们机构负责请教问题时,从来不会“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式地回答问题,而是系统地、全面地引导如何分析问题,启发如何自己思考、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我说得不够全面时,老大会继续启发,直到我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并能解决这个问题为止。因此,久而久之,我的专业知识构架越来越全面,给家长解决问题时也能更彻底。我们中美星星桥的理念:培养孩子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思考者。而实际工作中,太原中心对我们康复师的培养、康复师对家长的引导、康复师要求家长带孩子的过程中,都要坚持这个原则。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不到三年的时间,把数名孩子成功送入幼儿园和小学,通过这些成功经验证明中美星星桥的康复理念和干预方法是对的……
就这样,每天每节课下课,第一件事不是喝水,不是上厕所,而是先在院子里扯开嗓子喊老大,找到我们负责人就开始不停地问!问!问!当然我问得不只是:为什么?是什么?更多地是:我在跟某个孩子上课时,孩子出现了某个问题,我给出了什么样的处理方式之后,孩子给出了什么样的反应,我这样做可以不?当袁老师给出肯定的答案这个问题才过,若是否定,我便继续打破沙锅问到底,甚至再推测出新的问题,进行处理方案的优化升级。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我白天的工作常态。那么晚上,经常围着袁老师答疑解惑到10点11点是常有的事,这样的工作状态还不算结束。下班骑着破电动回到家后,看到孩子已经睡着了,竟然会心里窃喜,因为可以继续学习、备课了。在家一边听石老师的音频资料,一边记笔记,瞌睡了就半躺着睡下,笔记本都在枕边,有时会遇到在睡觉前没有做好的课题,当晚便会梦到好的方法,然后猛然起身,抓起枕边的纸笔记录下来,然后安然睡去。
当时,五音不全的我,开始在家里飙起儿歌,四肢不协调的我开始苦练律动舞动,作为手残党,练起了简笔画,老公看到我这样,还为他闺女抱不平,说我都没跟他和女儿做过这些,反而为了学生们这么玩儿命拼。当时老公这样评价我:“以前你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也没见你这样呀,真的是魔怔了!我担心你还没有帮助到自闭症孩子,自己先进了精神病院。”而我只是笑笑回答:“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是工作,现在是要圆梦了。”就这样,我每天除了四个小时的断续睡眠(因为总是梦到备课的事情)之外,都是工作学习状态。这样苦打基础的状态(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完全是自己逼自己)持续了半年之久,我终于从一个无知的小白,炼成了可以初步独立面对孩子,面对家长,并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进步的初级康复师。
能独立带孩子,当了班主任后,我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和家长,发现当天课程结束之后,家长还有问题没有解决,便会要求家长留下,跟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并监督家长完成。发现一直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便会在午饭或者晚饭时间突击家访,继续揪着家长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的课后会、家庭作业、及家访等的前身。因为有效后边被一直延续下来。
我虽然不算聪明,但是我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在专业知识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负责人也会用心给予教导,再加上中美星星桥课程不断更新,所以成长的速度相对不算慢,一路走来也几乎很少在专业方面遇到大问题。
然而,我也有致命的短板,甚至说某些优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我的缺点。了解的家长都知道,我的性格比较耿直,不会圆滑,不懂人情世故。强烈地责任心,要求我必须完成既定任务,在工作中我的任务就是让家长进步,让孩子进步。所以,在执行过程中,会接受不了我的任务完成的有折扣,在跟家长沟通过程中,一些家长会接受不了我的做事风格,觉得太过强势,甚至发生过不止一次的争吵。当然,在最初我觉得很委屈,我吭吭哧哧为了你们好,你们还跟我吵架。但是,每一次有这种争吵行为时,我们负责人从来没有站在领导的角度去骂我,而是以家长的身份跟我促膝长谈,在谈地过程中,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康复师,应该如何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才能真正的同理到家长,做到有效沟通,最终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既定任务,家长与我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并且这种信任关系在孩子毕业之后依然会延续着,所以,时不时的我会收到远方的家长发来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