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桥2018年终回顾——袁老师答疑集锦

浏览次数 46次

摘要:阿斯伯格孩子和典型的自闭症孩子缺失的核心能力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康复方向是一样的,都缺乏社交方面核心能力。如果说对LSP足够了解的话,通常大多数阿斯伯格孩子主要缺失的核心能力组件在LSP5、6、8方面。单纯的注意力课程并不适合阿斯伯格孩子

袁老师答疑:

阿斯伯格孩子上课坐不住怎么办?



阿斯伯格孩子,6岁,上课坐不住,老是离开位子。

阿斯伯格孩子和典型的自闭症孩子缺失的核心能力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康复方向是一样的,都缺乏社交方面核心能力。如果说对LSP足够了解的话,通常大多数阿斯伯格孩子主要缺失的核心能力组件在LSP5、6、8方面。单纯的注意力课程并不适合阿斯伯格孩子,干预的侧重点:

(1)先去自我中心化,也就是共享控制能力的构建,LSP5

(2)学会针对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社会事件,以某一些事件为核心,开启维持应答,构建孩子应对事物的能力,这个是LSP 6方面的能力。

(3)对于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规则的所有的事物的制定,就如5个结构化问题,在哪里,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候结束,结束后干什么,这些能力的理解和应用,这个属于LSP8执行功能的内容。

 

简单的初步的社交能力,并不能够支持阿斯伯格孩子在NT环境中完成日常社交互动进程,他们必然会被边缘化。阿斯伯格孩子完全具备深入互动的能力,重点在于如何整合孩子本身的能力达成更高阶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学习《LSP总论+LSP幼龄系列》课程,还有后续会推出的社会性思维,目前还没上线。

image.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课程)

阿斯伯格孩子因为智商比较高,通常也会特别敏感,容易受挫,非常脆弱,在引导这类孩子时候要特别的注意,不能简单粗暴地引导,很容让孩子养成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的恶习,以后也会很麻烦。

 

阿斯伯格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与普通的像典型自闭症孩子的多动症问题不一样,他们可能是因为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太快,都处理完了,觉得无聊了才会注意力不集中。

 

阿斯伯格孩子真正缺失的是“意愿,源于自我的应该做、喜欢做的意愿”。


GESELLPEP3有什么不同?


GESELL表通常是医院用来做定性评估的,PEP3更细致,主要是做定量评估的;前者告诉你孩子是什么程度,什么问题,是或者不是,后者告诉你孩子能力强在哪里,差在哪里,强有多强,差有多差;GESELL量表告诉你你家孩子是什么,PEP3告诉你你家孩子要往哪里练?


  孩子出门前总是哭,听到出门”“走了这种词都要哭,穿上外套知道要出门就要哭,要妈妈抱,怎么办?


根据描述,孩子哭闹行为可能有几个因素造成:

(1)LSP5,共享控制能力缺失,因为没有随着孩子的心意去做一些事情,孩子就用哭闹来塑造你们

(2)基础能力的缺失,导致转换障碍

(3)刻板行为,在场景转换,或者你说某些话之后他没有办法主动转换过来,也属于转换障碍。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定要分析孩子的能力阶段,然后才能给予应对。


  孩子特别能哭,哭起来可以连续一个小时,算不算一个病症


孩子长时间哭,情绪完全无法自控,这通常是由于过渡障碍引起的,包括分离焦虑,场景转换焦虑,也有很多是由于共享控制问题,不按自己所想,就哭个没完,更多是家长自身带养问题导致的。


  踮着脚尖走路,怎么纠正?


如果只是单纯踮脚的话,可能是触觉敏感或者触觉异常,如果有前冲的话,那有可能就是合并前庭觉异常。可以练习深蹲,蛙跳,爬楼梯,蹲起,跑跑跳跳”。


 自言自语严重,而且重复说两个词,还重复说脏话,怎么办?



(1)自言自语是自我刺激的一种形式,而无聊是自我刺激的温床,我们要做的是与孩子进行有效互动,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闲着无聊;

(2)重复说某个词,很有可能是刻板,我们在跟孩子对话时不要老用一种形式进行,灵活多变就好。

(3)孩子所谓的脏话,可能只是仿说而已,不用过于惊讶,或反应过激,避免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孩子44月,在幼儿园出现裤子湿了一点点,当全班面把衣服裤子包括内裤全部脱掉的情况


这种情况比较多见,而且也不是一个小问题,一个是敏感,一个是刻板,两个问题综合存在、综合作用产生的一个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是说可以通过某一些小的方法来解决的。针对孩子的敏感给孩子进行系统脱敏。刻板的,比如说有一点点污渍就要全部都换掉,这个需要一点儿一点儿地给孩子变更过来。


 孩子爱抓别人的脸,机构上课玩着也会,家里抓爸爸的脸,制止了还会


孩子抓人这个行为,有几个原因,要么被不当强化了,要么就是孩子不会做正确的活动行为。家长需要观察孩子这种行为的动因,是要寻求关注,还是单纯的不恰当的社交技能。如果是后者,就需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儿,如果是寻求关注,或者逃避任务,就需要就产生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做对应解决。很多时候,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行为各种各样,感觉很难把握,其实梳理一下,也就几个原因,如果找到原因,你就知道如何对应的解决了。有些家长缺乏区分孩子能力阶段的能力,就需要家长深入的学习。对于不正确的应用社交技能,孩子在做出这样的行为后,家长或者身边的人不恰当的应对,强化了孩子的行为,这个时候行为如何产生的已经不重要了。


  孩子有时候懒洋洋的,有时候自己发呆走神儿,是神经发育的问题吗?干什么事儿都需要提醒


三个问题,懒洋洋;走神发呆;都要提醒。孩子懒洋洋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或者线粒体功能不足会导致孩子懒洋洋没劲儿。走神发呆,有可能持续注意力不行,也有可能大脑异常放电;干什么事都要提醒,可能是在平时互动的过程当中,辅助过多导致孩子辅助依赖,而且很多时候家长不恰当的语言辅助可能会打破孩子的这个持续注意力,长时间下来孩子的注意力就当然不会好。



图片点击下方链接阅读袁老师其他答疑文章:

袁老师答疑2018.12.24——孩子老爱玩钱币怎么办?

袁老师答疑: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模仿

为什么“以问答式互动”是很差的互动方式?





《LSP总论+LSP幼龄系列》

 QQ直播持续开课中!


直播时间:

每周六

快快联系老师

申请免费听课吧!

王老师

微信:zhmxxq

崔老师

微信:13818940772




快快加入QQ直播吧!!每周跟随老师一起学习→课程理论+实操视频指导解析+答疑,让实操变得更容易!让干预更有效!让你的学习变得不再孤单!! 

温馨提示:为能够顺利参加课程学习,请大家课前提前申请入群。










+

视频评估预约请填写孩子的个人信息,我们将预约专业老师给您做视频评估

  • 孩子姓名:
  • 出生年月:
  • 手机号:
  • 验证码:
  • 微信号:
  • 孩子问题:
  • 您是孩子的: